先父的治学精神和治学方法催我奋进
来源: 本站   发布时间: 2012-10-15 19:40   3212 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此文系柴邦衡教授2006年,在苏州大学纪念柴德赓教授到江苏师范学院建立江苏省高校第一个历史系5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后收录在2007年的《百年青峰》一书中。

 

    今年是先父柴德赓教授来苏州工作并筹建苏大历史系的50周年。想当年,他接受当时江苏省主管教育的吴贻芳副省长的邀请,放弃了北师大历史系主任的职位,离开可日夜求教、切磋学问的陈垣老师和北京的学术环境毅然调往苏州,在江苏师院历史专科的基础上筹建江苏高校第一个历史系时踌躇满志,除繁重的系务工作和社会活动外,他编写教材、培养青年教师、促进学校交流。看今朝苏大历史系不断得到传承和发展后继有人。他的许多弟子已成为江苏乃至全国的中学和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骨干和颇有影响的专家,他虽因文革蒙冤而在学术正处于炉火纯青时不幸逝世,但却可含笑于九泉。

我虽然是学理工的,但经常有机会聆听先父纵论读史治学之道,特别是每年寒暑假回苏州度假时作他的助手,协助他查古籍、编年表、做卡片、清稿件,得以更多地受到熏陶。他的治学精神和治学方法使我终生收益匪浅,催我奋进。文史和理工看似隔行,但治学之道是相通的。在这里,我仅从自己的体会,来说明先父学史治学的有关情况。
治学之道我认为先父的治学精神最值得发扬和借鉴的有以下几方面:
1, 高度重视治学的基本功
先父的学术造诣依赖于他深厚的文史功底,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已打下了坚实的文史基础。他特别反对读书不求甚解。他教诲学生要学好历史必须有古汉语的基础,精读几百篇古文,学好要籍介绍和史学名著选读,夯实基础。他认为能将工具书运用自如,也是做学问的重要基本功。如目录学要从“书目答问”入门,查年代要会用“二十史朔润表”,查地名用《地名大辞典》,查钱币用《钱通》等。
对于学理工的人来说,同样要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技术基础,在基本理论方面要有清晰、准确的概念。有了良好的基础,独立自学就容易多了。
2, 尊师承师
这是先父求学治学入门深造之道。他一贯尊敬师长、虚心求教。他始终不忘两位启蒙老师:临浦小学陈榜良老师,帮他奠定了坚实的国文基础;临浦初中的蔡东藩老师?穴历代通俗演义的作者?雪渊搏的历史知识和勤奋攻读的精神,使他确立了学史的志向。他学史治史深得史学大师陈垣老师和邓之诚老师的教诲。
对先父一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陈垣老师了。先父的治学路数和治学精神都源自陈老。先父对陈老至尊至爱,一往情深。对此,我从小耳濡目染,至今记忆犹新。先父十分敬佩陈老的学问,在北平师大读书时,在课堂就聆听陈老教诲,悉心领会。课余之暇又不断向陈老请教。自己除埋头苦读外,勤动手写文章并请陈老批阅,得到很多指点,进步很快。后来在京的住所离陈老家都很近,更是登堂入室诚心求教,谈文说史,朝夕相见。如果不下这番苦功,得到老师的真传,是太不可能的。他在“我的老师——陈垣先生”和“陈垣先生的史学思想”两文中,从自己的感悟中生动地介绍了陈垣大师的事迹。沈道映先生看到了《励耘书屋问学记》,在人民时报上发表了“师说”一文认为:在陈老众多学生的论述其治学经验的文字中,“其中尤以柴德赓的一篇最出色,……了解老师的恐怕也无过有长久、亲密问学关系的学生,……他是继承了老师的治学方法的,从一些论文中都看得出老师治学的影响与特色”。
3, 治学要既专又博
他主张对于经典著作要精读,做学问要专深。他对宋史就下过很深的精读功夫,在我珍藏的他读过的一部《宋史》中,到处可见他的眉批和圈点。眉批中有的是校正翻刻的错误,有的是对子句的注释,有的是对记述的内容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使他人阅后深受启发。不少学生喜欢借他读过的有眉批书来读。1936年他赋诗《读宋史》,借南宋政府贬逐中兴诸将屈膝求和,来揭露国民党当局的消极抗日。后来先父成为著名的宋史专家。在史国史学会主编的《中国历史纲要》?穴苏联大百科全业中的中国历史?雪,各断代史都是由当时最有研究的专家执笔的,其中,宋史就是出自先父的手笔。同时,他非常注意博览,如野史、碑刻、方志、刑律、地理、诗赋、文集、戏曲、考古等与历史有关的他都广泛涉猎。正是这些积淀使他在治学中能旁征博引、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可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 治学严谨
先父严谨的治学精神,深得陈垣老师的传授和赞许。先父充分认识了准确掌握史料的重要性,他主张收集史料要脚踏实地,审定史料要去伪存真。同时,他收集研究史料的目的性非常明确,从不因为史料而陷入繁琐的考据。他常说史料是史论的基础,史料不对,史论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950年9月3日他在光明时报上以整版篇幅发表了“对吕振羽著简明中国通史的几点意见”一文,对当时影响最广泛的来自延安的这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著作中,一系列史料失实、立论不妥的问题,提出质疑。由于论据充分,使吕先生折服。
可以说先父是从目录学、考据学、史料学入门来治史的。他在考证中采取多读善疑,沿流溯源,究其首尾,广征博引,细心考证,从而做到科学断识。他的学术论文都是如此下功夫才写出来的。
他帮学生改论文时,一再倡导“要十分严谨,要有分量,别贪多,别渗水。写文章别发火,别骂人,要摆事实,讲道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文章写成后,要摆一摆,多推敲,字斟句酌,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他自己正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后来,我也写了十余本书,每当下笔时,时刻想起先父“白纸黑字,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教诲。
治学之法
先父传承陈垣大师,精研目录学、考据学、校勘学、史料学的重要方法为四校:即理校、本校、他校和实校。他主张“要掌握做学问的钥匙,要学用得活,不要做书簏”。他每当动笔写作时,必先胸有成竹,积累了大量的卡片、年表、官制地理沿革等基础资料,有充分的准备。
先父所言四校对我影响甚为深远,在这里仅表述一些粗浅的看法。所谓理校,就是用已知公认的理论来评价其合理性,对于理工科来说就是看其是否符合已有的公理,定理和定律;所谓本校就是看一本书中的观点是否可信,要看其是否前后矛盾,犯思维逻辑错误;所谓他校就是不要轻信一家之言,要多方找寻其他的人和书是怎么说的,相互比较,采取可信者;所谓实校,就是史书中的记载要通过真实性更强的出土文物、碑刻、寺庙文物、地方志等加以印证;对于理工科来说就是靠实验、实践加以证实。
正是“四校”使我从不迷信老师、名家、书本,而是经过认真思考、鉴别、证实之后才得到真知;正是“四校”使我养成了从不入云亦云的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良好习惯。使我敢于涉猎新的领域和边缘科学,从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50年来我的专业换了多次,从汽车设计制造到机械设计、链传动、质量管理、企业管理直到现代企业管理与现代计算机管理软件的结合。而每换一个专业,都可以做到上路快,很少犯错误,较好地处理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很快就能到达学科的前沿。
由于过去工作的成绩我得到政府给我的许多荣誉;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机械工业部突出贡献专家,吉林省政府突出贡献专家和吉林英才奖章。这一切成绩都与先父的治学精神和治学方法的指引,是分不开的。
(作者系柴德赓先生次子、吉林大学教授)
 
Skype